学院新闻

学院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启蒙的悖论及其解决”——清华大学-吉林大学哲学拔尖2.0两校论坛暨第三届清华大学水木哲学学堂论坛专题讲座系列五

日期:2023-11-12 点击数: 来源:

11月3日晚上19:00—20:30,“清华大学-吉林大学哲学拔尖2.0两校论坛暨第三届清华大学水木哲学学堂论坛”第五场专题讲座在东荣大厦A904会议室举办。主讲人为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长聘教授夏莹,讲座主题为“启蒙的悖论及其解决”。本场讲座由威尼斯电子游戏大厅院长白刚主持

 

讲座中,夏莹教授首先指出应当将马克思哲学放到西方哲学史的背景之下,厘清“启蒙”的含义。“启蒙”在这里指的就是18世纪中叶以来的理性以及理性主义思潮,马克思的思想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就是这一启蒙哲学的产物,马克思就是启蒙之子。历史必然性与主观能动性之间的矛盾是马克思哲学至今悬而未决又十分重要的问题,想要回答这一问题首先需要理解马克思哲学背后的理性主义。

夏莹教授进一步从思想史维度回溯式考察启蒙精神究竟是什么,指出启蒙诞生于“上帝之死”这一命题。人开始用理性的天枰衡量非理性的存在,这就宣告了上帝的死亡。上帝之死造成了巨大的形而上学思想空洞,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绝对价值的湮灭以及人不得不将自身的有限性扩展到超验性,也就是人的自我神性化。启蒙哲学具有内在的双重属性,即动态性与悖论性。动态性指的是认知理性和实践理性作为理性的一体两面始终在其发挥作用当中显现自身,理性自身作为一种效用,只能在其能动性当中被理解和显现;悖论性则指的是理性在批判的同时将自身推向神坛,对上帝的推崇变成了对理性的推崇,这就是由理性动态所导致的理性的自我悖论。

夏莹教授指明,针对这一“启蒙之恶”,如何建构一种既让理性充分展现动态性又避免陷入到由有限到无限的跃升的悖论当中的方案是哲学家们所面临的共同的问题。康德、福柯和马克思都对此提出了自己的主张,而马克思的唯物史观是更值得我们关注的部分,他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开放的未来空间而非一个封闭的理论体系,一种情境的分析而非社会的普遍发展规律。从这种角度看,“启蒙”于我们而言就是一项始终在路上的事业。

在交流互动环节,多名与会学生就讲座相关内容踊跃提问,夏莹教授一一解答,现场气氛十分热烈。

供稿人:白佳琦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