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23日上午8:30,劳动与社会保障系在东荣大厦904会议室举办了以“新时代残疾人观或老年人观及其特征”为主题的“学术月坛”研讨会。会议由系主任董才生教授主持,蒲新微教授,李艳艳、王远、韩烨副教授,郑玲、刘婧娇讲师出席并发言。本次学术研讨是对威尼斯电子游戏大厅主办的“新时代残疾人观与残疾人社会保障理论建构”与“新时代老年人观与老龄事业发展”两次全国学术会议中部分主旨内容的延伸探讨。
董才生教授首先对新时代、美好生活及其实现给出了自己的理解。董才生教授指出,“十九大报告”提出的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论断,是我们理解“新时代”的基础。不同群体对“美好生活”的理解或感受是不同的,但可以肯定的是,美好生活需要就是在追求高质量物质生活的同时,追求高质量的精神生活,充分享受现代文明生活和社会遗产。而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满足、美好生活的实现,需要他们积极、主动、充分、切实有效地进行社会参与,即参与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活动等,并在此过程中使自身得到全面发展。其次,对新时代残疾人观和老年人观进行了理论阐释。他认为新时代残疾人观与老年人观与“发展型”或“积极的”残疾人观和老年人观是高度契合的。“发展型”或“积极的”残疾人观和老年人观的核心主张是:残疾人和老年人不是“社会负担”而是“社会资源”,而更为关键的是,为什么他们不是“社会负担”而是“社会资源”,如何使他们不成为“社会负担”而成为“社会资源”。这既是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更是一个重大的现实问题。
王远副教授对“老年人观”的“观”进行了解读。王远副教授认为,“老年人观”存在于人的本能和人的知识库,是人对生命历程不断修正、理解及改变的看法。因此,“老年人观”具有两个特点:一是变动性;二是渗透着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因素。新时代在不断演进,我们对老年人的认知也在发生变化,即从古代社会农耕时期对老年人的尊重,演变到现代工业时期对老年人的轻视,到当下将老年人视为一种新的社会资源。因此,在理论研究中,要保持价值中立,洞穿不同社会场域下对老年人持有的不同立场。
郑玲老师认为,传统上以老年学的理论视角,如代际冲突理论、积极老龄化理论等对老年问题展开研究,存在“消极”、“积极”、“忽视老年文化”以及“青年崇拜”等倾向。结合在韩国学习和研究的经历,郑玲老师认为,新时代老年人观,应该从全生命周期的角度看待老年问题,承认老年群体的个体差异、尊重他们对家庭和社会的贡献,并寻找理论研究的新切入点,为老年人发挥能力创造空间。
刘婧娇老师首先对郑玲老师提出的“消极倾向”进行了回应。刘婧娇老师认为,这种从个体模型到社会模型的范式转变,体现了部分理论研究的“过度转型”,我们在实际研究中要本着“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进行选择性的分析及引用。她结合自身的研究专长,提出了新时代残疾人观与老年人观的普遍主义模式,即在新时代的历史定位下,在新社会结构的变迁下,在人口结构变化、慢性病普及年轻化、医学进步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我们要转变观念,寻找两类弱势群体的共同点,以提供普惠式的社会保障供给。
蒲新微教授首先从学理的角度界定了残疾人观或老年人观的研究主体及客体。残疾人观与老年人观,反过来就是“观残疾人”与“观老年人”,即两类群体如何看待自己、对自己生命价值的思考及外界如果看待他们。蒲新微教授以老年人群体为例,解读了从实用主义到功利主义再到人本主义的理论变迁,以及对老年人的态度呈现出“对掌握资源的尊重——对失去资源的无视——对重新获得资源的重视”的观念变迁。新时代下我们需要对两类群体在“去特殊化、坚持以人为本理念以及从生活质量提高转变为生命质量提高”三个维度进行新的价值思考,并围绕“心理、生理、伦理”构成的框架进行进一步的研究拓展。
李艳艳副教授结合近期发布的《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的主要内容,从社会关系视角对老年人观做出了新的阐释。《规划》明确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总战略目标,即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制度基础持续巩固,财富储备日益充沛,人力资本不断提升,科技支撑更加有力,产品和服务丰富优质,社会环境宜居友好,经济社会发展始终与人口老龄化相适应,顺利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李艳艳副教授认为,构成社会系统细胞的是社会关系,而不是个体或单独的行动。新时代老年人观是在公共政策推动下形成的对老年人的看法或认识,公共政策塑造老年人观。新时代公共政策理念应该注重从社会关系角度去看待老年人,应该让老年人回归到老年人所处的一切社会关系之中,即回归到他们的工作关系、社会交往关系、家庭关系以及技术革命背景下人与机器的关系等关系之中。
韩烨副教授提出了新时代下“新老人”的定义。韩烨副教授认为,在时间序列下对年龄分层在新时代下研究老年人观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第一类是1950-1960年出生的人,他们出生于新中国成立后,在物质相对匮乏的年代成长。目前已经大部分进入老龄化。这类老年人坚信国家在养老保障供给的主导地位,坚持家庭养老的核心责任,追求当下可持续的健康,拥有基本的消费能力。第二类是1960-1980年出生的人,他们享受到中国改革释放的红利,享受到1977年恢复高考后的教育红利。这类群体在当下是中国社会发展的中流砥柱,也是中产阶级的主要群体,他们处于即将进入老龄化(到2035年)的队列中。这类人认同国家、市场和社会组织供给养老的多元化,认同家庭养老模式的变迁,在追求健康的同时更注重高质量的生活,拥有财富积累和消费购买力。因此,在制度顶层设计上,要根据两类群体进行多层次保障供给。对于前者,要树立积极的健康观念,提供稳定的收入、保证普惠的服务;对于后者,要树立健康、自主、参与、理财的观念,提供多渠道收入保障及多层次服务供给,构建宜居环境、共享技术红利。
将近3个多小时的研讨结束后,董才生教授对各位老师的发言进行了精彩的观点回应,并布置了下次研讨的相关内容。本次研讨会的成功召开,再次展示了威尼斯电子游戏大厅劳动与社会保障系青年教师的科研实力与学术素养。尤其需要肯定的是,劳动与社会保障系的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自发前来观摩本次学术研讨会。他们对学院开展这种学术活动表示高度赞扬,通过聆听老师们的讨论,扩展了他们的学术视野,打破了传统“师门制”读书研讨的局限性,推动了研究生参与科学研究的主动性,也迸发出他们对阅读名著、小组讨论以及论文写作的灵感火花。未来,吉林大学劳动与社会保障系将继续不忘初心、砥砺奋进,利用吉林大学双一流建设平台,坚持“立足东北、面向全国和世界”的规划导向,进一步提升学科建设并促进其高质量发展。(威尼斯电子游戏大厅劳动与社会保障系韩烨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