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威教授简介
●基本情况
刘威,1985年4月出生于湖北仙桃,社会学博士,担任国家高端智库吉林大学东北与东北亚研究院副院长,吉林大学东北振兴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威尼斯电子游戏大厅社会学系副主任、社会学教研室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先后师从邴正、李培林先生。担任国家社科基金通讯评审专家和结项鉴定专家、教育部全国研究生教育评估监测专家、中国东亚社会研究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社会工作理论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央财政支持社会工作服务项目指导专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2项、教育部社科基金项目1项、吉林省社科项目7项(重点项目2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1项等,出版专著2部,发表CSSCI论文50多篇,被全文转载或摘编30余次,多篇决策咨询报告被中央、省部级领导批示或相关部门、新华社内参采纳。荣获全国余天休社会学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奖、美国百人会英才奖、日本笹川良一奖学金、教育部博士学术新人奖、吉林省社科优秀成果奖著作一等奖、吉林省优秀博士论文等学术奖励。
主要研究方向:城乡基层治理、慈善公益转型、数字社会新形态。
电子邮箱:jdlwdyx@sina.com
●学术履历
2011-02-01至2011-07-31,在台湾大学社会学系访学交流;
2012-07-01,留校任教;
2013-12-31至2019-12-31,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博士后流动站研究人员;
2015-09-30,晋升副教授;
2019-09-30,破格晋升教授;
●荣誉称号
南京大学郑钢访问学者(2023)
吉林省第十三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著作类一等奖(2022)
《学习与探索》“封二·作者简介”(2022)
《社会科学战线》“封二·学人”(2022)
吉林大学优秀青年教师培养计划“重点培养阶段”(2019)
吉林大学本科“课堂教学质量奖”(2019、2018)
吉林省“挑战杯”优秀指导教师(2021、2019、2017)
中央财政支持吉林省帮扶示范项目社会工作指导专家(2018、2017)
中国慈善联合会“敦和·竹林计划”成果奖励二等奖(2016)
吉林省第十一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论文类三等奖(2016)
吉林省优秀博士论文(2014)
余天休社会学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奖(2013)
日本笹川良一奖学金(2013)
美国“百人会”英才奖(2012)
《中国研究生》2011年第2期“封面人物”,成为第一位荣登该杂志封面的吉大学子(2011)
宝钢优秀学生奖(2011)
教育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设立的全国“博士生学术新人奖”(2010)
被直接列入“吉林大学博士生杰出人才培育资助计划”(2010)
费孝通奖学金(2008)
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全国学联、天津市人民政府主办的“第十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二等奖、吉林省特等奖(2007)
●主持科研项目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网络问责中慈善组织‘透明悖论’及信息信任机制研究”(2022)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公信力危机背景下官办慈善组织的社会认同重构研究”(2014)
教育部基地重大项目子课题“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构与人类文明新形态研究”(2018)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56批面上一等资助项目“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的物业权利冲突与干预机制研究”(2014)
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CSS)吉林项目(2023、2021、2019)
吉林省社科基金重点项目“2023年度吉林省城乡居民心态与社会意识调查分析”(2023)
吉林省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吉林省数字赋能城乡融合发展与‘智治体’建设研究”(2022)
吉林省创新能力建设项目“吉林振兴内驱动力生成和发展研究”(2021)
吉林省智库委托项目“吉林省疫情防控多元主体协作机制研究”(2021)
吉林省社科基金项目“吉林省构建社区治理共同体的多元协同困境及破解路径研究”(2020)
吉林省社科基金委托项目“新时代社会治理共同体的构建机制研究”(2019)
吉林省社科基金项目“商品房社区的权利冲突与管理创新研究”(2013)
●指导和培养学生
指导本科生贾国超等同学荣获“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吉林省特等奖;
指导本科生贾国超等同学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贾国超同学保送北京大学;
指导本科生伍一凡等同学荣获“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吉林省特等奖;
指导本科生伍一凡等同学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伍一凡同学保送北京大学;
指导本科生郭凯琳等同学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郭凯琳同学保送北京大学;
指导本科生田启慧等同威尼斯电子游戏大厅级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田启慧同学保送中国人民大学;
指导本科生陈仲阳等同学荣获南风窗“调研中国—中国大学生社会调查奖学金”,陈仲阳同学保送南京大学;
指导本科生郝子仪等同学荣获“强东杯”高校社会学知识竞赛全国邀请赛冠军;
指导本科生宋绍伟等同学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宋绍伟同学留校任辅导员;
指导吉林大学研究生2017、2016、2014年“行摄台湾”社会调研活动;
指导研究生温暖同学、张丹同学荣获国家奖学金;
指导研究生王碧晨同学荣获中国社会学会优秀论文二等奖。
●代表性科研成果
(一)城乡治理中的国家与社会
1.专著:《制造边界:业主行动与秩序缤纷的社区》,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年1月;
荣获吉林省第十三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著作类一等奖;
2.《“城乡”作为一个治理单元》,《学习与探索》2022年第11期;
荣登《学习与探索》2022年第12期“封二·本刊中青年作者简介”;
入选2023年中国社会学界新春座谈会暨第五届青年社会学者讲坛;
3.《城乡融合发展:西方理论局限与中国实践嵌入》,《社会科学战线》2022年第12期;
荣登《社会科学战线》2022年第12期“封二·学人”;
4.《经营村庄:权责视野下的基层政府经营行为研究——以陈村“土地增减挂钩”项目为例》,《浙江社会科学》2020年第8期;
被人大复印资料《社会学》2020年第12期全文转载;
5.《“行动者”的缺席抑或复归——街区邻里政治研究的日常生活转向与方法论自觉》,《南京社会科学》2010年第7期;
被人大复印资料《社会学》2010年第10期全文转载;
6.《街区邻里政治的动员路径与二重维度——以社区居委会为中心的分析》,《浙江社会科学》2010年第4期;
被香港中文大学中国研究服务中心网站全文转载;
7.《从“公民参与”到“群众参与”——转型期城市社区参与的范式转换与实践逻辑》,《浙江社会科学》2008年第1期;
被人大复印资料《社会学》2008年第4期全文转载;
被《新华文摘》2008年第10期论点摘编;
被《山西日报》(2008-07-21)C1版论点摘编;
被《鹰潭日报》(2008-06-10)A3版“论苑”论点摘编;
8.《城市基层社区社会资本:伦理型塑与转型重建》,《重庆社会科学》2006年第6期;
被《新华文摘》2006年第16期论点摘编;
9.《老年业主维权实践的方式转换及其法治意蕴》,《中州学刊》2020年第12期;
10.《从“发现社会”到“找回国家”——商品房业主维权研究范式的局限、反思与转变》,孙壮志主编:《新型城镇化与社会治理》,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年8月;
11.《从维权行动到秩序建构:后业主维权时期小区秩序的恢复与重建》,《学习与实践》2015年第1期;
12.《从“去单位化”到“去社区化”——城市基层社会再整合的“结”与“解”》,《学术论坛》2011年第6期;
13.《“朝向底层”与“深度在场”——转型社会的社会学立场及其底层关怀》,《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3期;
14.《转型时期城市基层社区社会资本的重建》,《东南学术》2006年第5期;
15.《制度变迁与社区公共物品生产:从单位制到社区制》,《城市发展研究》2006年第5期;
(二)慈善、公益与社会培力
1.专著:《中国式慈善的三副面孔》,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4年;
2.《“道德人假定”与中国式公益问责的泛道德逻辑》,《浙江社会科学》2019年第1期;
被《高等威尼斯电子游戏大厅文科学术文摘》2019年第2期全文转载;
3.《从分立实践到嵌合共生——中国社会工作与公益慈善的理想关系模式建构》,《学习与探索》,2018年第11期;
被人大复印资料《社会工作》2019年第2期全文转载;
4.《弱关系的力量—社会关系网络理论视域中的志愿服务行动》,《学习与探索》2015年第9期;
被人大复印资料《社会工作》2015年第12期全文转载;
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6年第2期论点摘编;
吉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论文类三等奖;
5.《超越官与民:慈善事业转型与组织生态重构》,《中州学刊》2015年第9期;
被人大复印资料《社会保障制度》2015年第12期全文转载;
6.《重新为慈善正名——写在<人民日报>社论“为慈善正名”发表二十周年之际》,《浙江社会科学》2014年第9期;
被人大复印资料《社会保障制度》2014年第12期全文转载;
7.《冲突与和解——中国慈善事业转型的历史文化逻辑》,《学术论坛》2014年第2期;
被人大复印资料《社会保障制度》2014年第7期全文转载;
8.《“和而不同”:中国社会工作的实践分殊与经验会通》,《中州学刊》2010年第6期;
被人大复印资料《社会工作》2011年第3期全文转载;
9.《回归国家责任——公益慈善之资源动员及群众参与的新传统》,《深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5期;
被人大复印资料《社会工作》2011年第1期全文转载;
被人大复印资料《社会学文摘》2011年第1期部分转载;
10.《反思与前瞻——中国社会慈善救助发展六十年》,《学术论坛》2009年第12期;
被人大复印资料《社会工作》2010年第5期全文转载;
被人大复印资料《社会学文摘》2010年第2期转载;
入选《吉林大学第二届博士生学术论坛论文集》,吉林大学出版社,2010年5月;
11.《从“崇公抑私”到“尚公重私”——中国公私观转型视界中公民精神的培育》,《道德与文明》2009年第2期;
被人大复印资料《思想政治教育》2009年第7期全文转载;
被《当代社科视野》2009年第6期部分转载;
被《羊城晚报》(2009-06-14)A08版“学界观澜之诸子百家”论点摘编;
获得吉林省第八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12.《解开中国慈善的道德枷锁——从“恻隐之心”到“公共责任”的价值跃迁》,《中州学刊》2013年第10期;
13.《网络求助中的失范行为与精准治理》,《社会科学战线》2017年第10期;
14.《慈善资源动员与权力边界意识:国家的视角》,《东南学术》2010年第4期;
15.《从“中国经验”到“中国模式”——慈善救助之文化逻辑、经验局限与发展走向》,《福建论坛》2010年第2期;
16.《“好人好事”与中国人的慈善观》,《社会科学战线》2015年第8期;
17.《东亚社会发展新趋向及研究界限拓展》,《社会科学战线》2019年第9期;
18.《发展慈善事业不能迷信“公民社会”》,《中国社会报》2010年12月10日;
19.《以制度创新突破慈善“发展瓶颈”》,《中国社会报》2010年9月10日;
被《善天下》2011年第4期全文转载;
20.《构建中国慈善发展模式的三个结合点》,《中国社会报》2010年7月30日;
被《善天下》2011年第3期全文转载;
21.《“一个中心”与“三种主义”——中国社会工作本土化的再出发》,《中州学刊》2011年第3期;
22.《大考中的前行——2020年中国慈善会系统发展报告》,《慈善蓝皮书:中国慈善发展报告(2020)》,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1年7月。
(三)数字化转型与社会新形态
1.《流量社会:一种新的社会结构形态》,《浙江社会科学》2021年第8期;
被《社会科学文摘》2021年第9期全文转载;
被《高等威尼斯电子游戏大厅文科学术文摘》2021年第5期论点摘编;
2.《公共性过剩——数据透镜中的社会悖论》,《浙江社会科学》2022年第4期;
被人大复印资料《社会学》2022年第9期全文转载;
3.《从“快乐水”到“社交货币”——Z世代新式茶饮消费的社会学分析》,《中国青年研究》2022年第6期;
被《半月谈》2022年第7期转载;
4.《经营身体:养生年轻化背后的身体之重及自我调和》,《浙江社会科学》2023年第6期;
被《中欧商业评论》转摘介绍。
(四)国家战略、智库建设与决策咨询服务
1.研究报告:《高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应急封闭管理学生思想状况调查分析报告》获得中央领导同志肯定性批示;
2.学术论文:《迈向后增长社会的东北振兴:回顾与前瞻》,《理论探讨》2023年第5期;
3.学术论文:《东北振兴再出发:从问题思维到优势视角》,《理论探讨》2022年第3期;
4.学术论文:《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制度分析》,《马克思主义研究》2008年第5期;
被《新华文摘》2008年第24期部分转摘。
●主要学术兼职
国家社科基金通讯评审专家和结项鉴定专家;
教育部全国研究生教育评估监测专家;
中国社会学会东亚社会研究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
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社会工作理论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