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尼斯电子游戏大厅
吉大主页
|
English
首页
学院概况
学院简介
学院领导
机构设置
学科建设
学科设置
重点学科
师资队伍
优秀人才
哲学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研室
外国哲学教研室
中国哲学教研室
伦理学教研室
科学技术哲学教研室
社会学系
社会学教研室
社会工作教研室
心理学系
基础心理学教研室
应用心理学教研室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教研室
劳动与社会保障系
社会保障教研室
劳动关系教研室
本科教学
专业介绍
培养方案
教学大纲
精品课程
管理文件
教学运行
教学改革
教材建设
实践教学
二学历教育
表格下载
研究生教育
专业介绍
培养方案
导师信息
管理文件
社团组织
党团建设
就业信息
下载专区
学生工作
通知公告
就业信息
规章制度
团学组织
学子风采
常用下载
招生就业
招生就业
引进交流
汇总统计
科学研究
学术活动
科研信息
学术报道
党群工作
党委工作
工会(教代会)工作
妇委会工作
新时代传习所
校友工作
系庆活动
系友故事
校友动态
校友捐赠
校友会
实验室
心理学实验教学中心
社会学实验教学中心
资料室
本馆简介
规章制度
电子资源
现刊目录
新作速递
资料室
本馆简介
规章制度
电子资源
现刊目录
新作速递
新作速递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料室
>
新作速递
> 正文
王一教授论文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24年第2期全文转载
日期:2024-03-18
点击数:
来源:
王一教授发表于《社会科学辑刊》
2023年第5期的论文《从“补偿性”到“参与性”:生产方式变迁背景下保险社会的困境与超越》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24年第2期全文转载。
摘
要:我国目前的社会保护体系属于较为典型的保险社会体系,形成了以社会风险共同性假定为前提、以个体同质性为基础的机械团结,同质性的贡献原则和排斥性的补偿原则的结构模式,基本满足了工业化进程中的社会保护需求。但当生产方式从工业化向信息化转变时,劳动组织方式发生变革、个体异质性越来越鲜明,契约的排斥性和风险的异质性使保险社会面临挑战,保险社会的机械团结被信息化生产方式和知识变革所瓦解,社会保护体系需要以个体差别为基础的有机团结。以
“赋权”为核心的社会参与为社会保护体系的有机团结提供了一种可能。社会保护体系为社会成员提供可参与的包容性行为或活动,使社会成员获得自身价值、提升收益能力,形成“参与性”的有机团结,能够以此摆脱保险社会对非(正规)就业群体的排斥和个体异质性风险的挑战,满足信息化生产方式的社会保护需求,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
上一条:李龙教授论文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24年第3期全文转载
下一条:孙正聿教授论文被《新华文摘》2024年第1期全文转载